健康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为您导医 > 健康教育

辐射知识两三点

来源: 时间:2023-03-01 浏览:590

一、什么是辐射?

以科学的观点来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一般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一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就称为辐射。不同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光相同,能量随着频率的增高、波长变短而增加,依次是电磁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核武器、核事故等带给公众恐惧的辐射,指的都是电离辐射,比如α粒子、 β粒子、质子(高速带电粒子)、中子、X射线、γ射线等。α射线电离能力极强,但穿透力很弱,极易被阻挡,最大的威胁是进入人体后,对体内组织器官近距离照射造成损伤;X射线、γ射线则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主要是通过外照射损害人体。


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辐射源?

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在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照射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全球人均受到天然源照射年有效剂量约2.4mSv,如宇宙射线、氡气、食品和饮用水中都可能含有某些原生核素。

在过去几十年里,辐射的应用也有了显著增加,范围包括军事、医学、电力生产和家庭应用等。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就是医学应用,包括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医学照射产生的集体剂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而增长;其次是工业应用,包括用于医药产品灭菌、食品保存和病虫害消除的工业辐照装置,用于检测的探伤、测厚仪、料位仪等,以及用于电力生产的核电站;另外还有核武器。


三、电离辐射有什么危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在分子层面体现为破坏DNA结构,在细胞层面体现为细胞死亡或诱发癌症,在遗传方面则体现为不孕不育。

当然,辐射的实质危害大小也是由接触剂量决定的。低剂量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但长期大剂量的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显著的,比如居里夫人就是因长期在工作中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上白血病。


四、如何进行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的总原则是“内外兼防”,一方面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放射源;另一方面要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遮挡来降低照射强度。以下是一些我们可能遇到的辐射源的防护方法:

1.氡  

氡是人们日常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一类放射性核素。为了防止它的危害,不应在放射性本底高的地方建长期居住的建筑物,使用天然放射性物质含量尽可能低的建筑材料,设计建筑物时要通风、地板不直接落在土壤上。天然洞穴较易富集氡,因此游客在洞穴中游览时,应控制停留时间,减少氡气吸入量。

2.医疗照射

医疗照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主要的人工辐射源。在正常情况下,常规放射科影像检查产生的辐射对人们来说都是安全的。为降低对胚胎或者胎儿可能的辐射风险,孕妇及可能怀孕的育龄妇女应尽量避免接受X射线相关检查。在必要的检查时要采取措施对检查部位附近敏感组织器官尤其是性腺和甲状腺进行屏蔽防护。





快捷方式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双园路309号(中环西路589号) E-mail:zjsrjyy@126.com 健康热线:0573-82083548、82880120 体检中心:0573-82063011

浙江省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45967号-2 浙公网安备33040202000441号 技术支持 | 浙江创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