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 本院新闻

肠道冒出小鼓包,打工人慌了!医生却说……

来源:“荣小护”周周科普课堂 时间:2025-05-07 浏览:16

“肠道怎么会有小鼓包?”32岁的程序员小王(化名),在某互联网公司996忙碌多年。最近,他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了人生首次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乙状结肠多发憩室形成”。这个陌生的医学词汇,瞬间让他心跳加速,焦虑感拉满。这个小鼓包是怎么回事?

好在内镜医师很快打消了他的顾虑:这其实是现代人常见的肠道结构改变,算不上真正的疾病。可为啥肠道会长出这些“小鼓包”?有了憩室又该怎么办?别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结肠憩室偏爱哪些人?

2024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结肠憩室检出率约10- 15% ,而西方人群更高,达30-40%。50岁以下,右半结肠憩室更常见;50岁以上,乙状结肠则成了憩室的“重灾区”。长期低纤维饮食,会让患病风险暴增3倍;便秘人群的发病率,更是普通人群的2.5倍 。像小王这样长期久坐、饮食精细的上班族,肠道肌肉为了完成蠕动任务,不得不更用力地收缩。久而久之,在血管穿行的肠壁薄弱处,就容易“顶”出憩室。

破除三大认知误区

“必须手术切除”?真相是,无症状憩室无需治疗,只有1 - 2%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定期复查,观察憩室变化才是关键。

“吃粗粮越多越好”?真相是,在急性憩室炎发作期,低渣饮食才是正确选择。等到缓解期,再逐步增加纤维摄入,给肠道一个适应的过程。

“年轻人不会得”?真相是,30岁之后,结肠憩室的发病率就开始逐年上升。别仗着年轻就胡吃海塞、久坐不动,肠道健康,从任何时候开始关注都不晚!

注意!出现这两种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大部分结肠憩室可能悄无声息,但有些情况却暗藏危机,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一)憩室炎

典型表现为左下腹痛持续48小时以上,还伴有≥38℃的发热。检查显示白细胞>10×10⁹/L ,C反应蛋白升高。轻症患者可在门诊接受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须住院接受更全面的治疗。

(二)憩室出血

突发无痛性大量便血,其中80%源自右半结肠。一旦发生,需立即进行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

科学管理三阶防护方案来了!

面对结肠憩室,按照下面这套三阶防护方案,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和肠道小鼓包说拜拜~

第一阶段:饮食改造(6 - 8周适应期)

注:纤维摄入应从每日15g逐步增至25-30g,避免短期内大量增加导致腹胀。


(二)第二阶段:排便训练

选对排便时机,掌握正确姿势,能让肠道更顺畅:黄金时段:晨起后或餐后30分钟内,肠道蠕动最为活跃,是排便的最佳时机。正确姿势:脚下垫个矮凳,使膝盖高于髋部,模拟蹲便姿势,能让排便更轻松。时长控制:如厕时间千万别超过10分钟,避免久坐造成腹压升高,加重肠道负担。

(三)第三阶段:运动处方

别再做办公室的“久坐族”,动起来,给肠道注入活力:每坐1小时,就花3分钟做提肛运动。简单几个动作,就能锻炼盆底肌肉,促进肠道蠕动。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可分次进行。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也能让肠道更健康。

肠道健康无小事,一个小小的憩室,可能藏着大大的健康隐患。了解结肠憩室的真相,做好三阶防护,让我们的肠道保持最佳状态。

消化内科目前集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内镜诊疗一体,现有高级职称医师6人,研究生数人。配备奥林巴斯-290系列电子放大胃肠镜、十二指肠镜,ME-2超声内镜,宾得EPK-i系列电子胃肠镜、德国爱尔博200D电刀、西门子C臂机、小肠胶囊内镜、 碳13和碳14呼气检测仪以及现代化全套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科室成员在上海杭州知名内镜中心进修学习,浙二消化科专家陆新良、陈佳敏不定期坐诊,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及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胆道结石ERCP取石等胰胆疾病治疗。在省内和国内多家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技术领域:1.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下止血、息肉摘除、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内镜下异物取出、内镜下胃造瘘术,胶囊内镜,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2.早期胃肠肿瘤筛查、内镜下早癌剥离ESD治疗;3.ERCP胆道取石、胆道狭窄支架引流等。

健康热线:

病区:0573-89995171

内镜室:0573-82854213


快捷方式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双园路309号(中环西路589号) E-mail:zjsrjyy@126.com 健康热线:0573-82083548、82880120 体检中心:0573-82063011

浙江省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45967号-2 浙公网安备33040202000441号 技术支持 | 浙江创智科技有限公司